虎虎生風躍新程,虎滿乾坤虎滿門,讓心平靜修清淨,讓愛滿心懷蒼生...人生過客,相互為緣,互種心因,共營氛圍,相伴感恩。

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

秦相李斯的悲慘結局,告訴世人這樣兩個道理


西元前208年7月,李斯走到了人生的終點——被送上斷頭臺,而送他上斷頭臺的,是他昔日的同僚,中車府令趙高。
李斯當初從上蔡到秦國求職之時,希望能得到榮華富貴。雖然這些他都實現了,但他卻怎麼也沒有想到,會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。
也許李斯被砍頭的時候,內心的悔恨正如滔滔江水,連綿不絕。
 

古往今來,大凡有成就的人,都是在年輕時代就立下志向,這是激勵、鼓舞自己努力奮鬥、不斷進取的精神動力。李斯也在年輕時立下了成就大業的志向,他覺得人生不該碌碌無為,平庸就是犯罪。
李斯出生在上蔡的一個普通家庭,少年時家境貧寒,有幸考上了上蔡公務員,成為上蔡的糧站管理員。官雖小,但卻是地地道道的長期飯票。工作不忙的時候,他還可以帶著倆兒子,到野外去逮野兔子。生活很舒坦,也很愜意,但李斯始終覺得糧站管理員地位太低下。
李斯並不甘於這樣的生活,卑賤的社會地位,促使他下決心改變自己。有一次跟朋友喝酒,喝到一半,上廁所時看見了老鼠,由此他舉一反三認為,一個人有沒有出息,就像老鼠一樣,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。李斯覺得,凡是有出息的人,就要身居高位,享受舒適的生活。誠然,這樣一種思想的存在,在一定條件下,確實可以使個人不安於現狀,激勵自己努力奮鬥、開拓進取,但這種價值觀是片面的。
 


從當時李斯所處的社會地位看,這話說的蠻有道理。不過,李斯把自己的志向與鼠輩相比,想成為一隻坐吃山空的大老鼠,格局實在不高,這也正是由於他當時所處的環境決定的。


在戰國時期,群雄逐鹿,英才輩出,人人都爭名逐利的情況下,李斯也不甘寂寞,他想幹出一番事業來。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,李斯辭去糧食管理員,到齊國拜荀子為師,求學上進,苦練建功立業的本事。
荀子雖然是著名的儒學大師,但是,他的思想很接近法家思想,也就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,即所謂的帝王之術。
李斯在荀況先生那裡學滿畢業之後,不遠千里,來到了秦國求職。李斯到了秦國以後,進入呂不韋帳下,因其出眾的才學,得到秦相呂不韋青睞,委以重任。



李斯雖然在呂不韋門下,但他只是把相府當作一個跳板,他的目的是為了接近秦國權立中樞的那個人。他最想見的人,就是秦王嬴政。終於,在一次精心佈置的偶然機會下,他見到了未來的秦始皇,在嬴政面前一展自己才華。

當時的秦王嬴政繼承先輩祖業,有一統六國的雄心,但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充滿重重荊棘的。為了開導秦王嬴政,李斯畫了一個餅。
他說,凡是幹成事業的人,都必須抓住時機。現在秦國力量強大,大王賢德,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,現在是完成帝業,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,千萬不能錯過。
短短幾句話,一針見血的說出了秦王內心願望。
沒錯,李斯的見解是正確的,他很快得到了秦王的賞識,被提拔為吏。李斯勸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國收買、賄賂,離間六國的君臣,果然也收到了效果,他又被封為客卿。
正當秦王下決心統一六國的時候,韓國怕被秦國滅掉,派水工鄭國到秦國鼓動修建水渠,目的是想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,牽制秦國東進。後來,鄭國修渠的目的暴露了。秦國的大臣們一看苗頭不對,就給秦王說,六國來秦國謀事的人,大都不懷好意,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來秦國做破壞工作的,應當下令驅逐一切來客。於是乎,秦王嬴政下了逐客令,李斯是上蔡人,也是一個外來戶,當然也在驅逐之列。李斯不想走,李斯他想留,但是,想留留不住。
 
在被驅逐的路上,李斯覺得就這麼走了,以後就再沒有機會找這麼好的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華了,不能走,我得給秦王寫了一封信,勸他不要攆我們滾蛋。李斯上了《諫逐客書》書,申辯驅逐客卿的弊端。這篇奏章寫的非常出色,因此成為一篇千年好公文。


秦王當然也不是一個迂腐頑劣的人,他看了李斯的那份奏疏,權衡利弊,果斷地採納了李斯的建議,立即取消了逐客令。李斯回來後,受到重用,被封為廷尉。
秦國堅持接納、使用客卿的政策,對其經濟、政治、軍事、文化的迅速發展,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,李斯的這份奏疏不僅留住了這些客卿,還對秦網羅天下人才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。
 





正當李斯如魚得水的時候,秦王引進了韓國籍法學專業人才韓非。韓非和李斯是同學,他們都繼承了荀子的學說。但韓非繼承的更好,他在荀況的基礎上,把慎到的勢,商鞅的法,申不害的術,三者結合起來,並加以豐富和發展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專制理論。
韓非是戰國末期的一位大思想家,學問比李斯大得多。李斯怕韓非能力太強,蓋過自己,不利自己的仕途,就四處串通,搞死韓非。從此以後,李斯一家獨大,實現了坐享其成的目的,也為秦王統一六國出謀劃策,建功立業,做出了較大的貢獻。
李斯憑藉在荀子那裡學到的帝王之術,幫助秦王嬴政謀劃滅六國的戰爭。統一後,又幫助秦始皇建立鞏固統治的各項制度,展示了出眾的才華,受到秦始皇的賞識,其官職也步步攀升,從長史、客卿、廷尉,最後擔任了一人之下、萬人之上的帝國高管——丞相。不僅如此,李斯還與秦始皇結成了親家,贏李關係可謂是到了空前的蜜月期。
然而,水滿則溢,過猶不及。
坦白來講,李斯經過自己不懈奮鬥,已實現了功名富貴。這個時候的李斯已經年近花甲,如果他真的聰明,這個時候就應該告老還鄉,回家養個鳥,遛個狗,逮個野兔子,帶個孫子之類的。但可惜的是,李斯沒有選擇停下來,依然高歌猛進。因為他放不下富貴,也放不下權力。迷戀富貴,迷戀權勢,最後的結果就是晚節不保,大好前程葬送了不說,還被滅族。


李斯在名利富貴問題上迷失了方向,落得悲慘下場。他所信奉的富貴哲學就是,千方百計保住榮華富貴,保住手中權力。
而這個榮華富貴和手中權力都是秦王嬴政賦予他的,所以,他就必須處處迎合嬴政,最終導致喪失原則,沒有底線。特別是在坑儒事件中,李斯一反常態,對秦始皇的暴虐行為,不加任何阻攔,聽任秦始皇被方士矇騙,實際上是一種失職的行為。
李斯的徹底蛻變是在秦始皇死後,趙高策動政變,欲改變秦始皇的遺詔,立胡亥,殺扶蘇。論當時李斯的地位和權力,遠遠高於趙高。對趙高的倒行逆施,李斯完全有能力制止。但是他只想保住榮華富貴,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責。在趙高軟硬兼施和威脅利誘之下,李斯終於被拉上賊船。到死的時候才知無計可施,只有頓胸捶足、仰天大哭的份兒了。 
後期的李斯已經被權勢蒙蔽雙眼,他錯誤的以為,只要跟趙高穿一條褲子,就可以保住榮華富貴。可是他錯了,而且是大錯特錯。趙高在殺害了扶蘇、蒙恬、蒙毅,殺害了秦國諸公子、公主之後,最後還是把屠刀對準了李斯,他們羅織李斯謀反的罪證,將其投入死牢。在臨死的那一刻,他忽然想起了當初在上蔡,他和兒子們牽著黃狗一起去東門野外逮兔的場景,但現在已經不能去了。
人生悲慘至此,也是難以言說。 李斯的人生悲劇在於他貪戀功名富貴,不懂得如何停止。在他功成名就之時,完全可以衣錦還鄉,而且他也意識到月滿則虧,物極必反的道理,但是,他太迷戀權力和富貴,不願意急流勇退,更不願見好就收,結果成了趙高的幫兇,最後自食惡果。

透過秦相李斯的這一生,他的一切向世人揭示兩個道理:
第一,人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時,一定要樹立危機意識。越是平坦的地方越要小心暗流湧動,千萬不要因得意而忘形。
第二,人生就像開飛機,人們不在乎你飛得多高,也不在乎你飛得多遠,能安全著陸才是關鍵。
 原創 雄觀大歷史 2018-11-12 08:35:44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