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修心的過程,是去浮棄躁、修身養性,進而達到「無為無不為」的境界的過程。為什麼在追求太極真諦的修煉人群中淺嘗轍止、半途而廢者甚多?筆者在這裡就個人在修煉太極拳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悟,以粗淺的文字與同道共同探討太極修心階段的一些問題。
在學練太極拳的初級階段,人們往往興致很高、趣味很濃,而且收效也較為明顯。待拳架練到純熟階段,人們反而興趣變淡,甚至有枯燥乏味之感。這個階段體內的感覺時有時無,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什麼體會都沒有,這樣往往令習者迷惑,難以堅持,容易產生灰心泄氣情緒。這個階段是決定習練者能否登堂入室的重要階段,也是磨鍊心智的關鍵時刻,此時若能靜下心來,平心靜氣研拳,悉心揣摩老師所授之拳理拳法,循規蹈矩,「勿忘勿助」,日久必會有豁然貫通之感。
在太極拳練至純熟後,如何調整習拳心態,從而順利地度過乏味期呢?這個階段習練者應該逐步提高養性功夫。太極拳修煉的宗旨是「修心養性、益壽延年」,太極拳的價值應該從這八個字中得以體現。
太極·認識觀:
首先,習練者對太極拳修煉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。
陳鑫拳論曰「運用在心,此是真訣」,「身法端凝莫測,收斂精神,別無他訣,心平氣和則得」。又日:「拳之大概即聞命矣,而要打不出神情,何也?曰: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,如孟子所言,必有事焉而勿正,心勿忘,勿助長焉。」故平素打拳,「臨場先去其輕浮慌張之氣,清心寡欲,平心靜氣,招招循規蹈矩。積久功熟,然後此中層累曲折,歷盡難境,苦去甘來。妙趣橫生,心中有情有景自然打出神情來。要知此皆人力所能為者,至於無心成化,是在涵養,日久優遊。以俟其自至則得矣」。
太極·修煉觀:
其次,要有正確的太極修煉觀。
把太極拳修煉當作修心立命之本,當作一項長期工程來做,功從平常中得,拳從自然中來。「入門引路須口授,功夫無休法自修」。如果我們習練太極拳之人,不能達到身心兩健,何來體悟,又如何達到「腹內松凈氣騰然」、「氣遍身軀不稍滯」的境界?這些都是從平常、自然中得來的。習練者要把拳理拳法融進拳架,一絲不苟悉心苦研,自然會水到渠成、體悟於身。
不貪、不欠、不丟、不頂,勿忘勿助、松靜自然,這是對練拳者心態素質的基本要求。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說:晤淡虛無.真氣從之;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以志閒而少欲,心安而不懼……」
「無念神自清,清而心意定」。心靜神定才能體松、氣沉、神凝,才能體現太極拳古樸凝鍊的風貌。太極拳是一種性命兼修、身心兼練的拳術,故有人稱太極拳為神經體操和心理訓練方法,只有心志淡泊自在,才能使身心寧靜致遠,使健康和功夫漸人佳境。
太極拳的最高表現形式,是精、氣、神的高度協調統一下的形體運動,是以內養外、以意導氣、以氣運身,從而達到身心雙修的一門學問:太極拳是在松靜自然的狀態下,靜養靈根、內固精神、外示安逸的一門科學藝術。讓我們在自然無為、勿忘勿助中去體驗太極拳的神奇魅力,覓得夏日之清涼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